手机外壳选用PC料(聚碳酸酯)首选短时间难以替代

近期三星将新推出一款高端智能机GALAXYS5,该机型将不再采用三星传统的塑料外壳,而是采用全新的金属外壳。有人认为这或将结束塑料材质在手机中的风光时代,但是梳理近年手机外壳发展过程发现,尽管不断有新材质现身,但是聚碳酸酯(PC)因其特殊的物机特性和低成本特点,仍是手机外壳主流材质,其主流地位一时难以被撼动。PC为无色透明、耐热且抗冲击的热塑性树脂。由于其优异的性能,现如今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最快的品种。PC具有自身特殊的物理性能:首先高强度及弹性系数、高冲击强度、使用温度在-180~130℃,用于手机外壳拥有不错的耐磨性,一般情况下的碰撞都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且耐热性非常好;其次PC流动性较好,易成型,尺寸安定性也比较高,利于喷漆;再次,PC吸水率很小,在潮湿环境中使用,不易变形。同时PC透明度很高、染色性好,苹果全新上市的新款手机iPhone5C色彩艳丽、手感出众,也是得益于PC良好的染色性能。据不完全统计苹果新产品将使用30万吨PC/ABS为主的塑料用于手机外壳生产。
    PC材质也有一定缺点,如容易受到有机溶剂的侵蚀,而且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之下会出现发黄现象等。为满足消费者们崇尚美感的心理,手机生产商在机身材质上也引入过高新科技材料,但都有一定局限性,对PC的主流地位尚未形成威胁。2012年MOTO使用功夫龙纤维材料作为智能型手机产品DroidRAZR的后盖。功夫龙复合材料是杜邦在芳族聚酰胺类有机纤维材料的注册商标名称,由杜邦公司首先实现工业化生产。功夫龙纤维最大的特性是,其强度是钢丝的五倍以上,是高强度工业尼龙和玻璃纤维的两倍以上。同时功夫龙纤维的热性能极佳而且热稳定性好,还有良好的绝缘性和抗腐蚀性,有“合成钢丝”的美誉。但其应用目前还比较少,主因在于其压缩强度、剪切强度都较低,同时吸水性较高,因此在机壳设计上的局限性很大,另外昂贵的成本也是一大阻力。智能型手机产品不断挑战屏幕尺寸的极限,2011年SAMSUNG推出的GALAXYNote更将主流智能型手机的屏幕尺寸推进至5时的门坎,为此,手机厂商把碳纤维复合材料纳入了大尺时智能型手机外壳的考虑范围内。
    碳纤维既拥有铝镁合金高雅坚固的特性,又同时拥有ABS工程塑料的高可塑性,且强度和导热能力优于普通的ABS塑料。不过其最大缺点是,生产成本十分昂贵,且碳纤维外壳的成型技术目前不如ABS外壳那样成熟、加上表面处理与上色技术难度较高,因此碳纤维机壳的形状一般都比较简单缺乏变化、欠缺时尚。金属外壳同样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随着3D辅助建模和注塑科技的革命,越来越多手机设计师相信工程塑料并不一定比金属材质质感差。塑料材质可以实现更经济却更复杂的加工程序,还有更精确的钻孔与更快速的生产速度,越来越大的手机机型需要更轻巧的工程塑料材料。Intel华盛顿研发中心的工程师研发出一套新技术,可能大量使用高玻纤机壳,也就是塑料机壳的玻璃纤维含量达到50%,这机壳强度和厚薄度都可以做到和金属机壳不相上下,但成本却预估只有金属机壳的1/3,甚至是1/4。专家表示,综合来看随着新技术的导入,工程塑料机壳仍将在智能型手机上占主流地位。2012年国内PC表观需求量已达到138.5万吨之高,但国内产能仅为47.5万吨,且装置开工不太稳定,2012年产量仅维持在22.8万吨左右。从产品质量来看,国内产品仍和国外有明显差距。市场供需缺口依然很大,90%以上的仍需进口
手机材料的更新,还要取决成本的核算,个性化、差异化只是为一小部分群体而生,走生产角度来讲都是高成本运作,广达塑料长期服务于手机外壳加工企业,为你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发表见解

昵称(必填)

邮箱(必填)

网址(回访)

评论内容